0-3歲 語言發展

一歲的小孩仍在依依呀呀的可以是正常的

雖然大部份的孩子都在一歲左右開始說出有意思的單字,例如看見爸爸說爸爸,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速度都有差異。

孩子不說話可能是一 個正常的過渡期,但也可能是與孩子的智力發展、語言發展、聽覺或口腔構造問題、或是環境因素有關。但最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夠理解你的說話,因為語言發展的基 本是先要明白才會說。如果他能對人有反應,明白別人的指示,跟著指示去做,又可以用動作如用手指指著來跟人溝通,在兩歲前才說單字也不用太擔心。若他對人 沒有反應,到了一歲仍不明白簡單如「給我」的口頭指示,又或是擔心他聽覺的反應或其他發展方面的問題,就需要帶他去尋求專業人員的意見了。

幫助孩子學說話最重 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多溝通,其實並不需要特別道具。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因應孩子的理解程度,用簡單的語言多向他描述眼前的事物,利用他有興趣 的玩意,一邊與他遊戲,一邊描述。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跟你講,避免他失去興趣,但是他嘗試跟你講的時候,就算毫不像樣,也要給他讚賞,令他增加與人溝通的興 趣與動機。最重要的就是你和孩子都保持一個輕鬆愉快的心情,你能多回應、多投入去跟孩子遊戲和談話,那就好了。 我不贊成用VCD或電視節目去教導小孩。視聽材料雖然含有豐富的資料,也很能夠吸引到孩子,但都只是單向性的—即不管孩子是否明白及反應如何,都會不斷的 傳送訊息給孩子。所以縱使要看電視或VCD,也應選擇適合他發展程度的電節目或錄像,並需要陪同孩子一起觀看,從旁誘導,幫助他理解內容。

發音不準確是語言發 展過程中的過渡現象,孩子通常都要到五、六歲語音發展才達到成人的水平,所以家長毋須太擔心。取笑與批評孩子的發音都會影響孩子說話的信心。家長只需明白 到他想說的,再找機會多些用正確的發音去重覆該字詞,而不需要求他立即模仿你再說一遍,免得把說話的樂趣變成是苦差。如果孩子已經四歲,你仍不能明白他的 說話,那便要去請教醫生了。

 

資料由商戶提供 : 盧樂強醫生bno1-signoff


嬰兒及幼兒的牙齒成長

隨著寶寶的成長,牙齒會按序長出。

想寶寶擁有健康的口腔,包括﹕1) 良好飲食習慣、 2) 適當的口腔清潔及 3) 定期的口腔檢查都是十分重要的。家長應按照寶寶不同的年齡,採用不同的口腔護理方法,保障寶寶的口腔健康,避免他患上「幼兒嚴重蛀牙」。

0至6個月﹕牙齒未長出,每晚定時替寶寶抹口腔。

1) 餐數不限,寶寶睡著時須停止餵哺,切勿讓他含著奶睡覺。
2) 家長每晚替寶寶抹口腔時,可觀察他口腔情況的變化,
3) 有需要時可帶他往見牙科醫生。

約6個月﹕第一隻乳齒開始長出

1) 每天讓寶寶定時吃喝不多過六餐。不讓寶寶隨時喜歡吃喝便吃喝。
2) 每天寶寶早上起床及晚上吃完最後一餐後替他抹口腔,同時還要抹他剛長出的牙齒。
3) 開始用較柔軟的嬰兒牙刷,讓寶寶適應用牙刷刷牙的感覺。

約1歲﹕第一隻乳臼齒,大牙長出

1) 每天讓寶寶定時吃喝不多過六餐。不讓寶寶隨時喜歡吃喝便吃喝。當孩子1歲時,開始使用戒奶杯餵哺。
2) 每天孩子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都要用牙刷及白開水替孩子刷牙。
3) 孩子第一隻牙齒長出後六個月內往見牙科醫生作第一次的口腔檢查。

2-6歲﹕二十隻乳齒全部長出

1) 每天讓孩子定時進食早、午、晚三次分量足夠的正餐。正餐與正餐之間有需要時才讓孩子吃一次茶點,其他時間只喝白開水。
2) 每天讓孩子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自己用牙刷及一粒青豆般分量的含氟化物兒童牙膏刷牙。家長切記每晚替孩子補刷牙齒一次。
3) 每半年至一年須帶孩子往見牙科醫生作定期的口腔檢查。
隨著寶寶的成長,牙齒會按序長出。想寶寶擁有健康的口腔,包括﹕1) 良好飲食習慣、 2) 適當的口腔清潔及 3) 定期的口腔檢查都是十分重要的。家長應按照寶寶不同的年齡,採用不同的口腔護理方法,保障寶寶的口腔健康,避免他患上「幼兒嚴重蛀牙」。

0至6個月﹕牙齒未長出,每晚定時替寶寶抹口腔。

1) 餐數不限,寶寶睡著時須停止餵哺,切勿讓他含著奶睡覺。 
2) 家長每晚替寶寶抹口腔時,可觀察他口腔情況的變化,
3) 有需要時可帶他往見牙科醫生。

約6個月﹕第一隻乳齒開始長出

1) 每天讓寶寶定時吃喝不多過六餐。不讓寶寶隨時喜歡吃喝便吃喝。
2) 每天寶寶早上起床及晚上吃完最後一餐後替他抹口腔,同時還要抹他剛長出的牙齒。
3) 開始用較柔軟的嬰兒牙刷,讓寶寶適應用牙刷刷牙的感覺。

約1歲﹕第一隻乳臼齒,大牙長出

1) 每天讓寶寶定時吃喝不多過六餐。不讓寶寶隨時喜歡吃喝便吃喝。當孩子1歲時,開始使用戒奶杯餵哺。
2) 每天孩子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都要用牙刷及白開水替孩子刷牙。
3) 孩子第一隻牙齒長出後六個月內往見牙科醫生作第一次的口腔檢查。

2-6歲﹕二十隻乳齒全部長出

1) 每天讓孩子定時進食早、午、晚三次分量足夠的正餐。正餐與正餐之間有需要時才讓孩子吃一次茶點,其他時間只喝白開水。
2) 每天讓孩子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自己用牙刷及一粒青豆般分量的含氟化物兒童牙膏刷牙。家長切記每晚替孩子補刷牙齒一次。
3) 每半年至一年須帶孩子往見牙科醫生作定期的口腔檢查。

 

資料由商戶提供 : 盧樂強醫生bno1-signoff

給予寶寶最真摰的關懷

naturespurest20100821a

Natures Purest推出全新「傳承珍愛系列」
讓寶寶隨時隨地溫馨入夢﹗

初生寶寶特別需要父母的小心呵護和照顧。由於剛出生的嬰兒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完成,寶寶對周遭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就像大自然的種子也有外殼包裹,才能賴以生存、成長。同樣,初生寶寶也需要父母的保護,才可以在一個溫暖、安全、健康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英國天然彩棉專家natures purest 的所有嬰兒服飾均以最天然、安全並最符合環保概念的紡織原料 ─ 天然彩棉製造。天然彩棉是製造嬰兒服飾的最佳選擇,所採用的棉花全部不含染料、螢光增白劑等化學成份,更不含有害殺蟲劑、農藥、重金屬及甲醛,並獲頒贈OEKO –Tex 100第一級別認證及OCIA認證。

全新「傳承珍愛系列」,糅合了天然彩棉與矜貴的絲綢,既輕柔又高貴。你的寶寶又怎能錯過?

用有「人類的第二層肌膚」之稱的絲綢物料
製造嬰兒服飾及用品的好處:

naturespurest20100821b
  • 冬暖夏涼

    絲綢冬暖夏涼,舒適透氣,可吸去汗水中的濕氣,能令寶寶在炎夏保持涼快及感覺舒適。在冬天,絲綢自然形成的皺褶貼身地包裹著寶寶的肌膚,令皮膚與衣服間的空氣層減少,故可令身體保持溫暖。就如擁有魔法一般,絲綢擁有調節溫度的特性,作為製造嬰兒產品的原料是最理想的。

  • 低致敏原

    絲綢是由蠶繭抽絲後取得的天然蛋白質纖維而製成的。由於抽絲的過程十分溫和,沒有破壞或除去蠶繭本身的天然物質,所以當你購買絲綢的時候,蠶繭本身的益處仍然存在。而這些天然物質有防塵蟎、黴菌、真菌等特性,因此絲綢是減低寶寶皮膚敏感的最佳選擇。

  • 耐用

    絲綢十分耐用。因為絲線之間是緊緊黏附在一起的,即使經過多年使用,亦難以撕破。而且,由於其天然的防蟲、防菌特性及過程中沒有使用化學物質,絲綢的質量也不會退化。 

  • 安全

    絲綢是一種天然的防火物料,因而用於製造床上用品就最適合不過。「傳承珍愛系列」提供一系列嬰兒床上用品,如床圍、毛氈、床單等供選擇。

natures purest的產品包裝一向秉承品牌愛護環境的宗旨,風格簡約,啡色紙盒不經印刷且可循環使用。特別為「傳承珍愛系列」設計的精緻禮盒,讓你收藏寶寶的照片及記錄寶寶的成長里程碑。這個珍貴的禮盒將會成為家傳之寶,把甜蜜的回憶代代相傳,直至永遠﹗讓寶寶從小開展綠色生活,並且世世代代把珍貴回憶傳承下去﹗

 

資料由商戶提供 : Natures Purestbno1-signoff

家長須留意家居陷阱

每月二千多兒童家居意外睇急症

香港醫院管理局最新數字顯示,每年有近三萬名兒童因家居意外被送入急症室, 有關的直接醫療開支每年高達近港幣七千萬元,爲本港公共醫療體系帶來沈重負擔。

香港兒科基金及國際扶輪3450地區獲醫院管理局同意發表2006 - 2008年最新醫療數據,顯示18歲以下人士因家居意外入院情況不容忽視:

每年兒童因家居意外

  • 入急症室人次:26,717人次
  • 入急症室及住院人數:8.6人
  • 緊急手術人次:741人次
  • 直接進入深切治療部人數:6人
  • 直接醫療支出:港幣六千七百五十萬元

香港兒科基金董事會主席陳作耘醫生表示,平均每日有近九名兒童因家居意外需入院治理,當中兩名更需立即進行緊急手術,顯示本港兒童家居意外的嚴重性已達刻不容緩。

另外,兒童家居意外影響深遠,其長遠支出實在難以估計,包括出院後的治療開支,如︰長期醫療護理費用或康復治療開支,以及一些間接支出,例如因需要照顧受傷或康復中的孩子而失去的時間和生產力。兒童家居意外的發生,影響可以極深遠,對孩子本人、家長甚至社會均會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

香港七大兒童家居高危黑點

根據香港兒科基金及國際扶輪3450地區在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間進行,共1,296名家長參與的大型調查顯示,家長認爲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黑點爲:

  • 門口(80%): 大門的門縫、關門位置
  • 廚房(80%): 滾熱的食物、利器、煮食爐
  • 浴室(77%): 熱水龍頭、地板、浴缸、清潔劑
  • 客廳/飯廳(71%): 茶幾、沙發、大型電器(如電視機)
  • 窗口(70%): 窗簾繩、窗花
  • 睡房(68%): 床框、電器(如電燈)、衣櫃
  • 露臺(57%): 圍欄、晾衣架

香港兒科基金執行委員楊宗謙醫生表示,調查顯示意外風險與兒童留在家中的時間有關,主要爲夏季(63%)、週末(66%)、及午後12時至5時 (51%)。他呼籲家長要切記定期檢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切勿獨留子女在家,以減低意外風險。

政府應加強立法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的2008年度全球報告的重點爲「預防兒童意外」;爲加強防範兒童家居意外,香港兒科基金對政府有以下建議:

設立兒童安全議會,以統籌所有有關預防兒童受傷及促進兒童安全的計劃,並加強推廣兒童安全概念及措施

  • 設立兒童受傷監測系統,定期監測兒童受傷的成因及情況
  • 設立兒童安全教育中心
  • 立法禁止獨留兒童在家
  • 在18區成立安全社區

 

alt爲提高家長對兒童家居意外的警覺性,國際扶輪3450地區(香港、澳門、蒙古國)及香港兒科基金在2009年推出《兒童家居安全.我承諾!》社區教育活動計劃,內容包括《兒童家居安全 家庭行動日》、《家居安全繪畫比賽》、《家居安全乖寶寶活動日》及推廣《家居安全檢查清單》等,並透過印製及派發不同語文的兒童家居安全宣傳刊物,教育家庭傭工兒童家居安全知識。教育局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亦表支持,合辦《家居安全檢查講座》及推廣《兒童家居安全歌》等,希望集合醫護人員、政府、教育界、家長及社會各界之力量,持之以恆地推廣兒童家居安全教育,進一步深化家居安全意識。

 

 

alt

 

 

十大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調查:兩成半家居意外兒童需送院
籲家長應定期檢查家居對兒童的意外陷阱

意外傷亡是本港兒童的頭號殺手;每年約170名兒童因意外而死亡,數字遠較因患病致死的高(每年約30名)。香港兒科基金最新調查顯示:兩成半家居意外兒童需送院,但家長普遍對兒童家居陷阱認知不足,未能有效預防兒童家居意外的發生。該會呼籲家長應定期檢查家居意外陷阱,並避免獨留子女在家,以減低意外風險。

香港兒科基金聯同扶輪3450地區(香港、澳門、蒙古國) 在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間進行一項意見調查,成功訪問1,296名至少擁有一名6歲以下子女的家長。調查顯示,六成一受訪者的三歲至六歲子女曾經發生過家居意外,平均次數高達六次。

十大兒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

  1. 撞到物件(48%)、
  2. 被蚊咬傷(48%)、
  3. 被大門/房門夾傷(35%)、
  4. 在地上跌倒(34%)、
  5. 從床上墮下(31%)、
  6. 在洗手間滑倒(28%)、
  7. 進食時鯁喉(10%)、
  8. 從椅子墮下(10%)、
  9. 與兄弟姐妹或其他小孩打架(9%)
  10. 及被櫃門夾傷(8%)。


暑假、週末爲高危時間
調查亦顯示,意外風險與兒童留在家中的時間有關。意外多數發生在夏季(63%)、週末(66%)、及午後12時至5時 (51%)等時間。

四成一需求診
在曾發生家居意外的兒童中,四成一需求診;兩成需接受檢驗,其中九成二爲照X-光;兩成半需送醫,其中兩成曾送院至少兩次;兩成一曾接受治療,其中七成七爲縫合及清洗傷口。

家長對預防家居意外認知不足
獨留兒童在家容易引起家居意外。調查顯示,有一成二受訪家長試過獨留子女在家;其中一成更試過多於十次。大部分家長認爲子女發生家居意外主要是照顧孩子的人疏忽(47%),應爲事件負責。家長亦認爲子女發生家居意外會影響心情(90%),他們會感到痛心(44%)及擔心意外受傷會對子女帶來深遠的影響(32%)。此外,受訪家長普遍認爲兒童家居意外可以避免(74%),但認爲自己掌握的預防兒童家居意外知識只是一般(55%)。

家長疏於檢查意外黑點
調查亦顯示,七成七受訪家長表示有定期檢查家中容易發生意外的高危點;但次數不足。部分家長(23%)因覺得沒有用(48%)及不知道什麽是家居意外高危點(32%)而沒有定期檢查。令人憂慮的是只有五成家長在家中備有齊全急救藥品的藥箱、二成七家長會學習急救知識、及僅1%家長會教導孩子危險意識。香港兒科基金董事局成員周鎮邦醫生表示,家居意外對傷者及家長有機會帶來深遠影響,除了醫療費用外,還有不能計算的長時間心理困擾,必須正視。


香港兒科基金對政府的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的2008年度全球報告均以預防兒童意外爲重點,可見預防兒童意外的重要性。事實上,七成的兒童意外是可預防,香港兒科基金對政府有以下建議:

  • 設立兒童安全議會,統籌所有有關預防兒童受傷及促進兒童安全的計劃,並加強推廣兒童安全概念及措施
  • 設立兒童受傷監測系統,定期監測兒童受傷的成因及情況
  • 設立兒童安全教育中心
  • 立法禁止獨留兒童在家
  • 在18區成立安全社區


同時,香港兒科基金亦建議家應經常進行家居安全檢查,及避免獨留年幼子女在家,避免不幸事件的發生。

有見及此,香港兒科基金及國際扶輪3450地區(香港、澳門、蒙古國)攜手合作,在2009年推出《兒童家居安全.我承諾!》計劃。內容包括一系列社區教育活動,包括《家居安全繪畫比賽》、《家居安全乖寶寶活動日》、與家長教師會合辦的《家居安全檢查講座》及推廣《家居安全檢查清單》等,以互動形式宣揚家居安全的重要性,鼓勵本港家長及兒童一同努力,減少兒童家居意外。

國際扶輪3450地區(香港、澳門、蒙古國)總監王永權博士表示,扶輪一向致力多方面的國際性及社區服務,尤其對每個社區最珍貴的資源:兒童更不遺餘力。國際扶輪2008-09年度以「讓夢想成真」Make Dreams Real爲主題,以降低兒童死亡率為服務計畫的主要目標。《兒童家居安全.我承諾!》計畫共多個扶輪社參與,王永權博士期望計劃能持續地提高家長預防兒童意外的意識,以減少兒童家居意外的發生。

 


bno1-signoff

養育寶寶 應對難題

養育寶寶 應對難題

     解不開的難題,話不完的怨氣,養育寶寶就是難。先別著急,看下面幾個難題的解決辦法能不能幫助你。

 

1、戒奶嘴

    奶嘴對很多寶寶來說,是滿足感、安全感的來源,有的寶寶很大了,睡覺時也要用安慰奶嘴。要把奶嘴戒掉,父母親必須花很大的耐心、力氣。若讓寶寶滿 足吸吮,有滿足感之後,再把奶嘴拿開,然後才讓寶寶去玩。如此一來,要把奶嘴戒掉就比較容易了;千萬不要讓寶寶一邊吸奶嘴一邊玩,否則,戒奶嘴就會比較辛 苦。

3、害怕看醫生

    大部分的寶寶都不喜歡看醫生,有時還非常抗拒。對家長而言,萬一寶寶身體不舒服,想到孩子看醫生的恐懼,總讓人感到非常心疼。若父母親平時經常跟孩子玩做醫生的遊戲,例如幫孩子買一些玩具聽診器,或注射針筒,就可以讓寶寶從遊戲當中學著慢慢去除對醫生的恐懼。

2、寶寶死活不吃藥

    寶寶生病時,父母為了喂孩子吃藥,總是費盡心機,即使這樣,也不容易輕鬆過關。該如何讓苦藥入口,讓寶寶儘快恢復健康呢?有些家長是把藥粉加入牛 奶或是果汁當中,讓孩子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把藥喝下去。不過,有時候小孩沒把牛奶或果汁喝完,這樣孩子究竟吃下了多少的藥量,父母就很難估算了。此時,你不 妨把藥粉跟果醬一起和著,然後用小湯匙一口一口地喂,這樣家長就可以清楚知道孩子食用藥量的多少,而小孩因為果醬的甜味,也比較不會拒絕吃藥。苦藥甜吃, 孩子開心,家長也安心。

4、夜哭郎

    孩子白天睡晚上哭,的確是個大難題。一個月內的新生兒,平均每天睡眠的時間約可達16到20個小時,也就是成年人的2倍多。寶寶在母親肚子裏時, 是沒有白天與夜晚的區別,因為子宮內都是昏暗暗的,但是出生後馬上就面臨了晝夜的問題。糾正孩子夜哭可以利用下列的方法逐步而行:白天儘量不要讓寶寶睡 覺,可與之玩耍,或放置到光線充足的地方,使之不易入睡,到了晚上就儘量把光線調暗,環境安靜,使其能舒適安睡。

5、斷奶

    寶寶要斷奶,可以讓孩子在斷奶時期,多吃香蕉。香蕉含有豐富的澱粉,又非常柔軟,是許多小孩喜愛的食物,不但容易消化,而且一根香蕉相當於一碗稀飯。不過對於香蕉的選擇,一定要注意,要選擇好、又非常柔軟的,否則寶寶吃了很容易腹瀉。

6、孩子怕洗頭

    每到了洗頭的日子,寶寶常常是眼淚、鼻涕、洗髮精、洗髮水齊下,弄得寶寶不開心,父母也心疼。你可以幫寶寶買沒有刺激的專用洗髮精,同時再準備寬 邊浴帽,以防止眼睛、鼻子進水;而洗完頭髮之後,家長可以講故事給孩子聽,或陪孩子一起玩水,營造親子互動的機會,如此,寶寶遇到要洗頭的日子,就不會那 麼焦慮,把洗頭當作痛苦的事情了,同時也可以增進親子間的互動,培養父母和孩子的親密感情。

7、不愛吃蔬菜

    實際上,孩子4-6個月就應該增加輔食,有的家庭可能不太重視增加輔食,再加上孩子消化系統的發展不平衡,會導致孩子挑食。有的蔬菜有味,有的蔬菜纖維比 較高,也是孩子不願吃的原因。解決的方法是改變蔬菜的性狀,比如說包在餃子裏,就是換一種方式來保證蔬菜的基本量。

  宇光/ 季玉光
/images/stories/bno1-signoff.png

BB 相關文章

搜尋>>BB資訊


(飲食頻道):
今日美食  |  今日美食 (ENG)

(健康頻道):
今日健康

 (親子頻道):
今日BB  |  今日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