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有人會反對,母乳是足月嬰兒成長的最佳營養來源。但我接觸到很多母親,雖然知道餵哺母乳對小孩子最好,但是礙於工作或其他問題,最後要捨棄母乳。
仔細傾談下,才發覺很多時候,家長因為對餵飼母乳有誤解,所以才會出現餵飼的問題。所以今天我會舉出一些母乳餵哺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的建議。如果你有家人或朋友準備或正在餵母乳的話,以下的資料應該會有幫助。
母乳哺育的一些問題﹕
-
工作繁忙,是很多香港媽媽放棄母乳的原因。如果你遇到這個情況的話,我建議你可以將母乳先行抽出,然後加以冰凍貯存,BB需吃奶時取出温熱哺育就可以。我有一位護士朋友,她生了BB後,一個月後便要回到醫院工作了。那時候,她忙得不可能每餐都為BB準備母乳,於是她便在一天當中選擇其中兩餐用母乳餵哺,其餘的餐則用嬰兒配方的奶粉餵。
-
奶量不足﹕母乳分泌量與「吸吮次數」很有關係。根據研究,母乳分泌量在吸吮後五分鐘內達最高量,但若超過五分鐘,更久的吸吮,也不會再增加母乳的分泌量;但一天內嬰兒更多次的吸吮,則能使母乳的奶量分泌更充足。吸吮次數少的嬰兒會因奶量不足而發生「成長遲滯」,導致體力差、吸吮能力低落,無法有效刺激更多的母乳分泌,奶量更不足, 使『成長』更『遲滯』。為避免這種惡性循環,可考慮給母乳哺育兒更多的吸奶次數,必要時一天十二~十六次也無妨,有助於乳汁分泌及嬰兒的成長。有些家長誤會每四小時餵一次最好,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
新生兒黃疸,常讓媽媽不敢哺乳。哺乳可能令嬰兒的膽紅素高,但是如果經檢查,非肝膽毛病或其他病理性原因,則不需要停止母乳哺育。
-
母乳哺育兒在第一個月,常解又水又酸的大便,如果體重、成長正常,則無需煩憂。滿月後反而常常出現「多天解一次大便」的相反現象,雖然「多天才一次解便」,但寶寶的糞便通常很軟、也沒有腹脹或任何不舒服的表徵,便不必過份擔心。如果經醫生診斷腸道沒有問題的話,便可以繼續餵母乳了。當小孩子長大後,添加穀類副食品之後,很多孩子就會逐漸回復天天大便的習慣。其原因尚不十分明瞭,但有些報告指出,這與母乳哺育兒的胃腸道蠕動時間較緩慢有關。
所以,如果想餵母乳的話,希望能多了解,並盡力去解決面對的問題,不要輕言放棄啊﹗
資料由商戶提供 : 盧樂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