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十月,當然希望BB健康生長,可是一旦發現寶寶患有兔唇,為人父母的肯定猶如晴天霹靂。 今時今日,要減低誕兔唇嬰的機會已不是亳無方法。 香港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發現,孕婦在冬天因較少接觸陽光,容易影響胎兒面部骨骼發育,顯示多曬太陽有助減誕兔唇嬰的機會。
冬季懷孕風險上升
現時,本港每千個寶寶便有約一個患有兔唇,三分之二患者與遺傳有關,懷孕期間壓力過大或環境污染也是致病因素。有鑑於此,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進行全港首個兔唇裂顎與季節關係的研究,分析了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在02至09年期間接獲共59宗沒明顯遺傳因素,發現冬天特別是 2月受孕的嬰兒,患上兔唇裂顎的比率最高;秋天中的 9月,則是患病比率最低;負責研究的專家推斷,因冬季日短夜長令母親難吸收含豐富維他命D的陽光,增加寶寶患兔唇風險,建議有計劃生育的婦女別只顧「美白」而避開陽光。
事實上,以外國兔唇個案為例指,非洲人較常接觸陽光,北歐則氣候寒冷兼陽光少,還要穿厚厚的衣服遮擋僅有的陽光,故此,非洲每千名寶寶僅約0.4宗兔唇個案,較北歐少約0.6宗;香港冬天日短夜長、四處高樓林立,加上本港女士抗拒曬黑,難免較常在冬季出現兔唇個案。不過,研究人員強調暫未能確定季節如何影響兔唇裂顎,市民毋須過份憂慮,孕婦吸煙、飲酒及空氣污染等也是原因之一。
吸收葉酸預防兔唇
研究團隊建議,常在室內環境工作而有意懷孕的女士,每天可到室外曬半小時太陽,或適量進食魚油等含豐富維他命D的食物。懷孕期間也可補充適度維他命D促進寶寶的骨骼發展,切忌服過量維他命補充劑,否則有反效果。
其實,蔬菜中的葉酸可防止胎兒出現脊椎骨裂,故孕婦多攝取葉酸,可預防胎兒出現面部結構問題。此外,孕婦懷孕 20周時,應接受結構性超聲波檢查,一旦胎兒有兔唇便可及早發現。而以目前的醫學技術而言,兔唇嬰兒進行修補手術較簡單,需做修補顎骨及矯正牙床等多次手術。只要獲得適當治療如接受語言治療,康復機會甚高。